通貨膨脹的思考
章濤於資訊科技界出身,曾創辦及投資多間初創企業,亦是比特幣早期投資者,2020年起經營YouTube頻道「財科暗戰」,分享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投資等金融科技資訊。
(Chinese Only)
自我們接受教育開始,似乎已經認同通貨膨脹是這個世界必然的規律之一。總之,隨著經濟增長,貨幣的價值就會降低。為了保值,我們必須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主流的價值觀是買房地產,而現在又多了一個選擇——比特幣。但是,我們有沒有問過,為什麼錢一定要貶值?通貨膨脹是否真的無法避免?
根據經濟學的常識,適當的通脹可以促進社會發展。如果我們知道物品會越來越貴,我們就不會囤積現金,大家都會積極消費,經濟的齒輪才會開始運轉。做生意的人貨如輪轉,老闆賺到錢,打工仔也會受惠。
相對而言,通縮則百害而無一利。當你知道未來的物價會低於今天,你就會盡量不花錢,結果社會進入惡性循環,流動性下降,百業蕭條,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
然而,只要我們細心觀察,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幾十年來其實有很多產品已經在通縮。例如,20年前當數碼相機尚未普及時,拍照連菲林和沖洗的費用每張約需$2,而現在拍照的成本幾乎為零。此外,個人電腦及其周邊設備的價格也在不斷降低,只要你願意多等幾個月,就能買到更便宜、更快的電腦。可見科技的發展已經讓許多產品的邊際成本不斷下降。這種通縮現象是否降低了我們的消費意欲?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科技發展已經降低了工業生產成本,為什麼我們仍然生活在高通脹的社會中?原因在於以美國為首的政府不斷濫發鈔票。貨幣的供應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提升而適度增加,但每當面對天災人禍或戰亂時,政府總是傾向於印鈔以解決眼前的社會問題。的確,印鈔是最快最有效的「國家級財技」,但誰來承擔印鈔的代價呢?這是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的業力,結果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基層人民受到的影響最大。
過去100年,美國平均每年增加7%的法定貨幣,加上每年至少3%的通貨膨脹,我們的購買力平均每年減少10%。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工資增幅每年少於10%,生活質素就會實質下降。
要解決這個法定貨幣無限通脹的問題,除了寄望於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能帶來實質生產力的幾何級數跳躍外,還希望政客們能正視這個問題,重新以黃金或比特幣等稀缺資產作為發行鈔票的抵押資產。然而,這種想法顯然很難被大眾接受,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消費型的社會意識形態。
自從我接觸比特幣後,我意識到這種以法定貨幣為本的通脹型社會其實是許多問題的根源。雖然我們無法以比特幣解決所有問題,但最少可以獨善其身,將比特幣變為自己真正的儲蓄工具,逐漸脫離法定貨幣為本的思維。
比特幣不是一種新興的科技股,它是世界上唯一有明確生產上限、清晰生產路線圖,且逐漸被廣泛接受的數字資產。因為世界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資產,它仍需要一段長時間讓大眾去消化和接受。隨著更多人了解比特幣的本質,希望若干年後我們不再將通貨膨脹視為理所當然的經濟現象。
比特幣的吸引力不僅在於其升值潛力,更在於它能讓我們重新認識金錢,對過去幾十年的法定貨幣世界多了一層批判的思考。當大家開始問「為什麼」的時候,大眾就不容易被政客所迷惑。